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她的小腹下方,是范闲不知从哪里重新变出来的那柄黑色匕首。

两位年轻的强者,一个人站在草甸上,一个人飞在半空中,范闲辛辣的一剑,使得海棠浑然天成的一剑无功而返,她的身体在范闲身上疾速的转了一个圆圈,身上的花布衣裳像朵花一样开放,有些晃眼。

花中伸出一只手来,拍向范闲的胸膛。

范闲双眼微眯,竟是避也不避,右掌夹着强横的霸蛮真气,拍向那朵花中海棠姑娘柔软的胸膛。

海棠再退,侧身出剑,叮叮数声响,在掌风渐息之时,二人的剑尖又不知碰撞了多少次。

片刻之后,海棠微微低头,右手执剑,滑回后方。包着头发的布巾早已碎成数片,此时她一头黑发如流瀑一般散开,身上虽然还是穿得那件粗布衣裳,但执剑之势,宛若九天玄女一般清丽,哪里还有半分村姑气质。

另一边,范闲盯着她的人,自己紧握着匕首的手却在微微地颤抖着,他的心中升起一股挫败的感觉,招式不及这个女人倒也罢了,居然连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霸道真气,似乎在这个女子淡然圆融的精纯真气面前,也是完全处于下风。

其实海棠的心里更加诧异,她自出师以来,不知道会过多少高手,范闲明显不是最强的一个人,他的实力顶多是刚刚迈入九品的门槛——但是让自己最狼狈的,却是范闲。

范闲只是在女人面前不肯示弱,这是他骨子里的酸劲儿。海棠是九品上的绝世强者,如果面对的是燕小乙,或许他早就逃了,但面对的是个村姑,他很强悍而愚蠢地选择了出手。

幸亏他的出手方式极其无耻,与一般的强者对战根本不一样。

海棠盯着他的清俊面容,忽然露出一丝厌恶的神色,说道:“年轻一代中,范大人也算的上是高手,只是手法竟然如此无耻,哪有半点武道精神?”

说的也对,先前范闲说好了较量拳脚功夫,却用匕首偷袭,到最后什么毒烟弩箭,龙爪抓奶手,走街卖艺撩阴剑这些玩意儿全部都用上了,海棠哪里见过这等无耻之辈。

范闲喘了两口气,平伏了一下胸腹间微微紊乱的气息,勉强笑着说道:“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武道高手,自然不会依什么江湖规矩。我是庆国监察院提司,是官员,姑娘是北齐人,如今却擅入国境,站在我们庆国的土地之上,我只要擒下你治罪,哪里会管用什么手段?”

海棠默然,似乎认可了他这个解释。

她缓缓闭上了双眼,深吸了一口气,那股异常自然清美的气息,开始在她的身体四周强盛了起来,身旁的草甸里的露水似乎都开始欢喜雀跃,挣扎着下了草叶,化作了淡淡雾气。

范闲眯着眼,知道自己拍向对方胸脯的那一掌,刺向对方私处的那一刺,让这位一代天娇动了真怒。

……

……

就像一道风吹过,又像是一丝光掠过,这清晨的春风在草甸上轻柔吹拂着,海棠的剑尖也顺着风势,借着光影,轻柔无比,自然无比地再次刺向范闲,这第二次出手,比先前显得更加温柔,但范闲知道,也是更加凶险。

他双脚有些麻木,一夜激战的后遗症终于发作,而且面对着一位九品上的绝世强者,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和她硬拼,自己没有那个实力。

所以范闲弃了匕首,收回双掌,微眯着双眼,不再进攻,全凭着身体肌肤与空气的每一丝接触,开始躲避那柄宛若天成的短剑剑势。

很多年前,他就这样做过,当时五竹拿着一根木棍。

今日,他又这样做了,对手拿着一柄短剑。

五竹能够敲中他,但海棠……不是五竹,她就算是九品上的绝世强者,依然不如五竹远矣。

喜欢庆余年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庆余年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回到明朝做千户宰执天下大宋世祖抗战之铁血兵锋汉柏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银狐主君之路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天唐锦绣贞观大闲人最强特种兵王唐砖开艘航母去抗日亮剑之老子是孔捷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隋末扬旌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最强特种兵之龙刺暗战凌云志异民国投机者保安赢天下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