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不过圣人放心,疤子自己瘸了腿,但却给圣人培养了几个勇士。”

说着,赵疤子爬起来,拉着身后一人就站到了张鉊面前。

“此乃昭陵村的韩虎子,能在马上三日不眠,可左右开弓,八斗以上的硬弓,连射十五支不歇气,今年不过才十七岁。”

连续开弓的能力,就约等于后世一把枪的弹夹容量,这是弓箭手非常重要的指标。

八斗以上硬弓连射十五箭可是一个非常恐怖标准,一般这种人的准头也非常厉害,十五支箭起码可以射倒八九人。

这还是打精锐的水准,要是打杂兵的话,说不定可以射倒十二三人。

一支军队中,有五六十个这样的精锐弓箭手,几乎就可以把两三千杂兵给射的不敢上前,甚至直接射崩溃。

况且韩虎子还只有十七岁,那就更是前途无量了!

张鉊上下打量了几眼,随即满意地放声大笑,他看着身后的中书省鸾台待诏,这是专门用来给张鉊做贴身军事秘书的。

“记上,昭陵渡巡检司韩虎子善射!”说完张鉊拍了拍韩虎子的肩膀。

“奋勇杀敌,过了行省武举试之后,朕提拔你到憾山都来。”

韩虎子激动的浑身不停打摆子,他热切的望着张鉊,嘴里呜呜咽咽的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赵疤子见张鉊如此给面子,更是激动不已。

“圣人,臣麾下也有勇士。”远处一个壮汉眼热的嚎叫了起来。

张鉊于是拍了拍赵疤子的肩膀,向前走了过去。

这壮汉,张鉊可就跟熟悉了,凉州六谷部沈家的,名叫沈知训。

原是左羽林卫的勇士,本来前途无量,可惜攻打宋州杜重威的时候,被流矢射中肩膀,结果竟然发炎了,最后只能断臂求生。

说幸运吧,他跟章小豹一样倒霉,前途无量的骁将只能黯然退伍。

说不幸吧,就这时代的医术,被截断一臂还能不死,三十个人中也很难有一个。

“臣鄠县汉陂渡巡检司巡检使沈知训,叩见圣人!”

“快起来!快起来!”张鉊也赶紧把沈知训给扶了起来,摸着他空荡荡的左手衣袖,非常自然的眼睛一红。

“你是朕的勇士啊!没了左手,生活可还习惯?”

沈知训这样的壮汉,被张鉊一句话就弄的泪如雨下了。

“臣今生是再难为圣人效命了,来生再为圣人爪牙。

没了左手算什么,臣一妻一妾,佃户十五户,不管是平日过活还是耕地,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那就好!那就好!”张鉊欣慰的连声说道,大头小鸡啄米一样的连点直点。

“公孙辇!还不快来参拜圣人!”沈知训大吼一声,只见汉陂渡巡检司中出来一员壮汉。

张鉊看了一下,这是一个身材跟琼热多金差不多的壮汉,没有蛮熊那么壮,但更显灵活,只是走起路来有些龙行虎步、地动山摇的味道。

“此乃鄠县人公孙辇,双手有千斤之力,曾于渡口力掀犍牛。亦可在山间如纵越如飞,常入牛首山徒手捉猿,一入山林,可敌数百兵。”

好家伙,能抓住牛角摔倒犍牛,入山能逮住猿猴,这就是战争机器啊!伐蜀山道险峻,正好用的上这样的人。

“也记上,汉陂渡公孙辇骁勇无匹,日后重用!”

张鉊说完,沈知训和公孙辇欢声雷动。

同时其余各巡检司更加激动了,他们挥舞着旗帜,比赛似的将骁勇之士推到最前面来。

张鉊一路下去,鸾台待诏记录了百余骁勇之士。

有力大无穷的,神射的,骑术无双的。也有擅长水战的,擅长山地战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检阅完毕之后,张鉊大赏到场的健儿和义从一人一匹白棉布,顺便就在显陵外大摆宴席,与这些最基层的武力开怀畅饮。

他们将是伐蜀的关键成员。

喜欢瀚海唐儿归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瀚海唐儿归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乘龙佳婿大宋超级学霸战国赵为王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大魏能臣帝国吃相回到明朝做千户公子风流银狐大宋世祖我是秦二世汉柏大国相超级兵王明朝伪君子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最强特种兵之龙刺保安赢天下贞观悍婿至尊特工覆明1587超级兵王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主君之路调教大宋赘婿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