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齐宁面无表情,有了琼林书院的遭遇,对于这位东海大公子的话,齐宁就当听故事,不会信以为真。

“草民在海上与他们周旋,最后幸免于难,而且将那股海匪的三艘船只全都缴获,总共三十多名海匪,除了杀死的之外,剩下的十多人,全都被带回东海,交给了当地官府处置。”江随云淡定自若道:“事后想来,倒也是因为草民酷爱兵书,略通用兵之道,外加上运气好而已。”

淮南王笑道:“皇上,江随云十六岁就能运用兵法谋略,一举擒获悍匪,实在是难能可贵。此人文武双全,又是卓先生门下,臣以为若是由他担任黑鳞营统领之职,定可独当一面,不辜负皇上的期许。”

“王爷,带兵和在海上剿匪不同。”那位吴大人道:“黑鳞营乃是帝国精锐,江随云并无带兵经验,恐怕不妥吧。”

“吴大人,黑鳞营的重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淮南王肃然道:“而且江随云通晓兵法,文武双全,在训练黑鳞营其间,加以历练,必能有一番作为,卓先生看人,素来都是慧眼识珠,本王不是相信江随云,而是相信卓先生的眼光。”

隆泰皱眉道:“忠义侯举荐瞿彦之,淮南王举荐江随云,这统领之职只有一位,该当如何?”瞧向西门无痕,道:“西门神侯,你可有什么法子?”

西门无痕自始至终都没有吭一声,此时终是出列拱手道:“回禀皇上,无论是瞿彦之还是江随云,还有锦衣侯,都是可堪大用的人才。臣以为,黑鳞营说到底,还是行伍之事,若想要统领黑鳞营,就必须要有过人的武功,如此才能让黑鳞营的将士心服口服。”顿了顿,才道:“臣斗胆谏言,既然有三位人选,皇上何不让他们一较高下,看看究竟谁的本事更高明,谁能担任统领黑鳞营之职,一切全凭本事说话。”

忠义侯立刻道:“皇上,西门神侯所言倒也不无道理,既然是统帅兵马,大可以瞧瞧谁的本事更高明。”

在场不少大臣心里顿时便想,西门神侯的建议,明显是偏向了忠义侯。

众所周知,黑刀营的兵士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之士,莫说黑刀营的副统领,便是普通的兵士,那也是以一敌十的悍卒。

黑刀营统领乃是当朝武将之中数一数二的高手,副统领瞿彦之的武功亦是不弱,更是从刀枪剑雨之中历练出来的猛将。

反观江随云和齐宁,江随云文质彬彬,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或许真的文采出众,若说他武功有多高,实在是无人相信。

而齐宁也是在齐景过世之后才崭露头角。

锦衣侯府的锦衣傻子名声在外,虽说如今脑子已经清醒过来,说话办事也已经开始上道,但是这位小侯爷要与瞿彦之一较高低,只怕还没有上阵便要双腿发软。

如果是以武功高低来争夺黑鳞营统领之职,瞿彦之几乎是板上钉钉。

隆泰看向齐宁,眼眸之中带着一丝询问之色,齐宁微微一笑,道:“我资历尚浅,本来就没有能耐统领黑鳞营,可是家父的信条,明知不敌也要知难而上,如果当真要以武功论高低,我大可以去凑凑热闹。”看向江随云,笑道:“江大公子,如果到时候本侯真的有机会与你交手,你可要手下留情。”

在场便有几人心中暗自鄙夷,心想这还没开始,你锦衣侯就已经出口求饶,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看来齐家经过两代锦衣侯的风光,到了这位小爷手上,确实在走下坡路。

-------------------------------------------------------------------

PS:求点月票!

喜欢锦衣春秋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锦衣春秋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回到明朝做千户宰执天下大宋世祖抗战之铁血兵锋汉柏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银狐主君之路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天唐锦绣贞观大闲人最强特种兵王唐砖开艘航母去抗日亮剑之老子是孔捷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隋末扬旌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最强特种兵之龙刺暗战凌云志异民国投机者保安赢天下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