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喝着白酒,啃着烤好的羊排,腻了的话,就夹几筷子炒青菜。

嗨,玉柱的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在公爵府里,半月去东院,半月去西院。

到了温泉别院,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玉柱想去谁的屋里,就去谁的屋里。

晚上,玉柱搂着秀云快活了一番。

事毕,玉柱抚摸着秀云平坦的小腹,笑嘻嘻的说:“好山好水,好土壤,我儿快点发芽。”

秀云憋不住的笑出了声。

等她笑够了,这才轻喘着说:“爷,您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还真想再给小轩玉生个小弟弟。”

玉柱点点头,这年头,大家都重男轻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别的且不说了,皇帝的儿子们,就算是无爵,也待在京城里边享福。

皇帝的女儿,或是宗室的女儿,绝大部分都要远嫁蒙古。

这便是大清的国策了,公主抚蒙。

“爷,我琢磨着,您被弹劾了,歇几年,反而是件好事。养养身体,多生几个子嗣,教导孩子们读书。”

搬来温泉别墅之后,秀云算是真正的尝到了甜头。

男人每天在身旁,儿子在隔壁读书,家里又不缺银子使,这才是大贵族应该过的悠闲日子啊。

“嗯,这一次,我是打算好好的歇一阵子了。反正啊,玉烟那边的婚事筹备,都已经安排妥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方为真英雄。

玉柱心里比谁都清楚,只要满洲军功旧勋贵们,在老八的安排下,重新汇聚到了老十四的旗下,就是老皇帝被迫再次重用他之时。

战略大形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玉柱有啥可急的?

玉柱的位置,并不是康熙随便扶持个阿猫阿狗,就可以立得住脚的。

满洲军功阶层,反扑的力量过大之时,往往就是康熙弃卒之时。

历史早有明证,比如说,汲黯、周兴,来俊臣、纪纲等等。

这些人成为弃卒,无一例外,都是家世底蕴很差劲的那种状况。

即使被皇帝丢弃了,连帮着在皇帝跟前说情的人,都不可能有一个。

距离康熙六十一年,还有八年之久,一直站在前台,难免会给老皇帝一种审美疲劳之感。

牛不喝水,强摁头,哪又是何苦呢?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臣又何尝不能养寇自重呢?

最着名的例子,便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了。这个老家伙,被文官们整得闲了十年之后,再也不肯忠诚于大明了,故意坐视建奴一步步的强大了起来。

以前,玉柱没玩养寇自重的手段,那是因为他的实力还不够。

现在,康熙对他基本上,赏无可赏了,也该削了。

这个节骨眼上,玉柱是时候养寇了。

李成梁养的寇,是曾经的干孙子,努尔哈赤。

还真别说,努尔哈赤未成势之前,真的做到了能屈能伸。他在李成梁的跟前,比乖孙子还要乖十倍,从来都是跪行进见。

可是,老奴一旦得了势,那就翻脸不认人了。

客观的说,老奴属于是典型的顶级枭雄!

玉柱就算是再卑鄙无耻,也不可能去养准噶尔以自重。他的寇,其实是合流后的十四爷党。

如果没有料错的话,玉柱的暂时靠边了,必将加速八爷党和十四爷党的合流。

因为,妨碍他们成事的天堑,突然之间消失了。

玉柱想多生几个小崽,秀云也想多生几个儿子,夫妻两个一拍即合。

于是,很自然的,双双睡了懒觉。

玉柱半梦半醒之间,听见窗外有人禀道:“爷,小的真不敢打扰您养身子骨,只是……已经到了门口。”

(PS:2更送上,今天的四更15000字,肯定可以完成,问题是,票票好少啊,某空大哭。)

喜欢骗了康熙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骗了康熙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宰执天下回到明朝做千户春秋我为王大宋世祖抗战之铁血兵锋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大明最后一个狠人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主君之路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天唐锦绣佣兵的战争最强兵王带着仓库到大明最强特种兵王唐砖抗战侦察兵开艘航母去抗日亮剑之老子是孔捷隋末扬旌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暗战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