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治却感觉有些愤愤不平,因为之前他想带采儿去,结果李世民都不让公开,而是让采儿以探望李愔的名义随行,可是现在倒好,兕子身为大唐待嫁的公主,按制是不能外出的,可是李世民却一口答应下来。这让李治最后长叹一声,都是同一个爹娘,怎么待遇的差别就这么大呢?

虽然心中叹息老爹不公,不过这却丝毫不影响李治的兴致,再加上他与兕子一起长大,又是一母同胞,感情自然比其它兄弟姐妹要深厚的多,所以对于带上兕子的事,倒也十分高兴。另外得到李治通知的采儿其实还有些犹豫,毕竟她和李治只是定婚,还没有正式成亲,若是这时就与李治外出一年的话,她也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传闻。不过后来听到兕子也一起去时,采儿这才同意一起去,毕竟她也有些想念表哥和表嫂他们了。

三个主要人选择都已经确定,而李治参考了采儿和兕子的意见,很快就把路线确定下来。因为这次是外出游历,所以李治决定先在大唐境内多走走,先是关中地区,再去太原附近的煤矿、皮毛交易市场等地转一下,然后回到洛阳,再到郑州乘船东去,到了魏州后,再北上沧州等地,那里是大唐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全国的棉布有三分之一都是沧州及附近几个州生产的。

接下来就要从沧州直接出海,同时也是他们此行的重头戏,那就是将李愔的属地走一遍,仔细考察一下李愔治下与大唐的区别,而李治也能从这种对比中,学习治理国家的策略,同时体察民性,更好的了解民间的疾苦,以及普通百姓们的想法。这是成为一代明君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路线制定好了,李治立刻就向李世民辞行,而李世民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此行不但让太子六率之中的两千精锐随行,而且还特意调拨了两千大唐禁军,全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之士,有了这四千护卫,李治和兕子的安全是绝对没有问题,甚至只要他愿意,都可以带着这四千虎贲之士屠城灭国了。

不过对于身为太子的李治要外出游历这件事,还是在朝堂上掀起不小的风浪,不但孔颖达这些守旧派的大臣反对,甚至连房玄龄这些核心大臣也对这件事持反对意见。不过李世民毕竟是开国帝王,身上带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只要他觉得一件事对大唐的江山有益,哪怕是所有大臣都反对,他也能顶住所有压力,将这件事推选下去。其实也正是他的这种魄力,李愔在大唐兴起工商的举动才会那么顺利,在开始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李世民虽然可以顶住朝堂上的压力,但却顶不住后宫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长孙皇后,身为一个母亲,长孙皇后自然不希望看着儿女离开自己,特别是在李承乾和李泰因罪被贬出长安后,留在长孙皇后身边的亲生儿女中,也就只有长乐公主、李治和兕子三人.但长乐公主已经嫁人,而且身体又不好,不能长侍在身边,所以平时只有李治和兕子两人承欢膝下,可是现在倒好,李治和兕子都要外出游历,而且一走就是一年,这让她这个当娘的自然是万分的不舍。

对于长孙皇后的埋怨,李世民也顶不住,最后还是让兕子出马,又是撒娇又是讨好,好不容易才让长孙皇后松了口风,只是叫过去李治叮嘱了半天,让他好好照顾妹妹。

贞观十八年七月,李治携晋阳公主外出游历。而李世民在给儿子女儿送行时,看着骑在马上,慢慢远行的李治,心中又想到远在海外的李愔,却不由得叹了口气: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只是希望他们能将现在的关系保持的更加长久一些!

喜欢资本大唐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资本大唐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独断大明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明朝做千户长风万里尽汉歌大宋世祖帝国吃相汉柏初唐房二传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小生真不是书呆子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主君之路乘龙佳婿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贞观大闲人最强特种兵王唐砖李治你别怂水浒逐鹿传亮剑之老子是孔捷传奇纨绔少爷煮酒点江山隋末扬旌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